首页
公司简介
沧浪故事
产品展示
电脑视频
手机视频
说文论道
全站
沧浪故事
大河的记忆 · 千村万户大移民
南方水多,北方缺水,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,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反复论证之后,终于敲定立项了。要调水,先加坝,要加坝,先动迁。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份正式动工,距离丹江口第一次水利工程完工时间相隔30余年。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,是在大坝初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加高和改造施工。大坝加高后坝顶高度由162米加高到176.6米。水库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,库容由174.5...
大河的记忆 · 十万民工修大坝
关于修建丹江口大坝的故事,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从父辈乡村老人们讲述给我们这一代人听的。父亲在丹江口修建过大坝。1958年8月,村子里收到公社的通知,各村按人口分配指标,派工出工前往丹江口去修建大坝。听父亲说,当年出工修建丹江口大坝的农民工,要属郧阳地区、襄阳地区、南阳地区出工的人数最早最多,建设民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“十万民工修大坝,三阳大军打先锋”的说法。根据工程局资料记载:参加丹江口大坝...
沧浪文化探源,揭开汉水流域中华文明历史 进程中的绚丽画卷
一条汉江河,贯穿鄂豫陕三省,形成沧浪文化交汇之地。汉水质朴,润物细无声,积淀出数千年沧浪文化的深厚底蕴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记载:有孺子歌曰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”。自春秋时代开始,一首《沧浪歌》便开始在汉水流域广泛流传。不经意间,将孔子、孟子、屈原、渔父等著名历史人物与汉水之间的关系记录下来。沧浪亭遗址,记录着《沧浪歌》传唱的历史起源。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:嶓冢...
沧浪传奇· “沧浪歌”处渔父隐者河上公
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此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水流域汉江沧浪洲一带的民歌。又名“孺子歌”、“沧浪歌”。作者佚名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记载:有孺子歌曰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孔子曰:“小子听之!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矣,自取之也。”《楚辞·渔父》记载:渔夫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。歌曰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...
沧浪传奇· 丹江口,尧帝之子丹朱受封之地
丹朱,是尧帝的儿子。《世本》记载:尧取散宜氏之子,谓之女皇,女皇生丹朱。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五十八年,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。《尚书·逸篇》记载:“尧子不肖,舜使居丹渊为诸侯,故号曰丹朱”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尧曰:“谁可顺此事?”放齐曰:“嗣子丹朱开明。”尧曰:“吁!顽凶,不用。”根据史书记载,丹朱自幼生性顽烈,喜好打架斗勇,被尧帝视为“不肖乃翁”。不足以继承天下帝位之大任。为惩戒历练丹...
沧浪传奇· 洞子沟搬不走的石佛
汉江河边上,有个村庄叫洞子沟,顾名思义,洞子沟里有岩洞,当地人都称这岩洞叫“大洞子”。据当地的老人介绍说,这大洞子早先是一个庙宇,庙内供奉有不少石佛像,建国初期,庙宇被砸毁,诸多石佛神像被推倒砸烂,只留下一些缺胳膊少腿的烂石头疙瘩,横七竖八地倒在岩洞外边的山沟里。有一年,当地村民刘二虎筹建养猪场,因为采石困难,便请了些帮工,将早先砌庙宇的那些石头用三轮车拉回去下地基,有老者看见后提醒他说,这...
沧浪传奇 · 远河口河神娶亲
大河边有个地方叫远河口,这里流传着一个河神娶媳妇的故事。明清时代,远河口处村庄居民颇多,沿河岸而居的村庄部落中有一个张大户,张大户田多地多,远近闻名。张大户有一个的读书的儿子,苦读诗书只为了博取功名,但两次考试未中,张公子回家后就患了疯疯颠颠的夜游症。张大户请来医生大夫为子医病,时间不长,医生大夫都换了好几个。用针施药都不见好转,张公子的身体是每况愈下,变得越来越虚弱,夜间发病的疯颠现象也更...
沧浪传奇 · 拖石沟古墓哼叫
大河边有个拖石沟,沟很长,一直通达到赵家山下。赵家山的半山坡处,有一块坟地,会发出一种森人的哼叫的声音,当地的人们称呼这个坟地叫“石哼子”。当地出生在晚清与民国年间的老人们,大多数都听见过“石哼子”能发出那种令人恐怖的哼叫声音。出现哼叫的声音大多是在晚上或者深夜,有时早上与下午也会发那种长长的哼叫声音。哼叫的声音有时很小,有时很大,声音大的时候能传出很远,曾经在这里居住的有二十余户人家,一百...
沧浪传奇 · 关门岩神仙开门
大河沧浪洲旁边,有一处陡峭的石壁叫关门岩。民间相传,八仙之首铁拐李曾经在关门岩内求得了一粒葫芦种子,后修炼葫芦为神器,得道而成为神仙。铁拐李出生在秦汉时期。潜心修道数十载,仍未能成为神仙之道。后离开秦岭终南山,沿着汉江河水一路远游,来到了汉江沧浪洲之处。汉江月夜,沧浪洲附近风景优美,晚风凉爽,大河涛声此起彼伏。又困又累的铁拐李倒在岸边的草地上,枕着铁拐,进了梦乡。朦胧之间,铁拐李见到了太上老...
三阳捧汉江,唤醒沉寂千年的沧浪文化
华夏起源生汉水,三阳捧汉江。一阳为郧阳,十堰境内捧汉江;二阳为南阳,汉水以北护丹江。三阳为襄阳,承上启下托汉江。三阳相逢聚能量,成就沧浪文化核心发源地。
1 / 6
2 / 6
3 / 6
4 / 6
5 / 6
6 / 6
1
/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