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夏文明,起源于炎黄二帝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“黄帝崩,葬桥山。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,是为帝颛顼也。”史书记载,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,得其得姓者有十四人。那孙子就更多了。颛顼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,黄帝为何不将帝位传授给自己的长子长孙,却将帝位传授给了次子昌意的儿子颛顼呢?可见颛顼年少时在众多皇子皇孙中定当是卓尔不群的少年英雄。也正因为如此,颛顼方能够成为黄帝子孙中百里挑一的帝王接班人选。史书记载:颛顼从20岁便开始继承天下共主之位,在位时间为78年。
少年英雄,聪慧神武
上古时代,黄帝居住在轩辕山,娶西陵国的女儿嫘祖为妻,嫘祖是黄帝的正妃,生有两个儿子,长子叫玄嚣,(少昊),次子昌意(颛顼父亲)。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,生下高阳,就是颛顼。
颛顼长大后,练得一身好武艺。十岁佐少昊,十二岁而冠。他经常会跟着黄帝爷爷一起,参加降妖除魔,平定远古部落叛乱之征战,少年颛顼骁勇善战,智勇双全,聪慧神武,深得黄帝爷爷喜爱。
远古时期,汉水流域居住有大量神农氏部落。炎帝衰败后,神农氏部落归服黄帝管理。汉水沧浪洲有妖龙、水怪出没,部落百姓长期饱受妖龙、水怪侵扰,备受煎熬,苦不堪言。黄帝闻讯后,指派颛顼前往整治水患,降妖除魔。颛顼来到汉江河边,发现汉江河中有一只黑龙带着一龟一蛇三个水怪,在深水中推波助澜,耀武扬威,作恶作乱。颛顼一声怒吼,披发仗剑,腾空而起,与三只水怪展开激战。经过七天七夜恶战,最终斩除妖龙。龟蛇二怪臣服颛顼,化为玄武二将,为自己所用。部落百姓感恩拥戴,称呼颛顼是天神降世,神仙太子。
按长幼之序,黄帝原本是确定了长子玄嚣为储君。因为黄帝活了118岁,在位时间为100年。等到黄帝晚年之时,长子玄嚣年岁已高,已经不太适合再继承帝王之位。此时,黄帝见孙子颛顼文治武功才智卓绝,在朝野民众威望极高,可当大任。便召颛顼回朝,立颛顼为储君。黄帝死后,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,是为颛顼帝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帝颛顼高阳者,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。静渊以有谋,疏通而知事;养材以任地,载时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义,治气以教化,絜诚以祭祀。北至于幽陵,南至于交趾,西至于流沙,东至于蟠木。动静之物,大小之神,日月所照,莫不砥属。
平定叛乱,稳固政权
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,与轩辕氏家族本来就矛盾重重。颛顼继承帝位后,共工召集心怀不满的炎帝部落民众,共同反对颛顼。反叛的部落民众,推选共工为盟主,组建成一支强大的军队,实施强占地盘,武装割据,分裂华夏部落民众。颛顼帝闻变,立即调集兵马,亲自迎战。
颛顼帝亲自出征平叛,华夏部落民众纷纷举旗响应,积极前往参加支持平叛战斗。支援颛顼帝的民众声势浩大,前往参加战斗的民众也越来越多。就连天神天将也纷纷下界前来助力征战。水神共工原本还邀请了不少天界的多路神仙为自己助战,但很快就遭遇了支援颛顼帝的神仙队伍拦截阻击。经过一场惨烈的激战,颛顼帝的兵马队伍越战越勇,水神共工的兵马越杀越少,反叛队伍最后惨败,一路上丢盔卸甲方,慌忙逃亡。水神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,见不周山奇崛突兀,顶天立地,挡住了自己去路。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,飞身奋力朝不周山拼命撞去。不周山被共工拦腰撞断,横塌下来。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,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拉断了。天向西北方向倾斜,所以日、月、星辰都向这里移动;地向东南方向下塌,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。此后地球便形成了西北高、东南低的地形地貌,江河东流、百川归海,千古而不变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记载: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
《国语· 周语》记载:昔共工弃此道也,虞于湛乐,淫失其身,欲壅防百川,堕高堙庳,以害天下。皇天弗福,庶民弗助,祸乱并兴,共工用灭。
绝地天通,政教合一
上古时期,原本就是人神混居的时代。在经历了平定共工叛乱的事件之后,颛顼帝内心有所触动,人间与天界,原本是两个不同的世界。天地之间有通道,人神就可以互通共处,这就很容易造成天下动乱与不可收拾的混乱的面。若任其发展,不利于华夏江山政权稳固,人神交叉的后患或将变得不可收拾,人间平民百姓生活就难以保证和谐安宁。倘若神仙中再出现那些像水神共工这样的反叛大神,将又会出现一场难以预测的祸乱隐患之灾难。为阻止这种祸乱发生,就必须将通往天界的神仙通道封闭起来。
此后,颛顼召集了重、黎两个人,一起来商量对策。命重两手托天,奋力上举,又让黎双手按地,尽力下压。天界开始不断的上升,地界由此不断的下沉。天和地之间的所有的通道都破碎了,从此就阻断了天神下界正常出入的天地通道。此后,天上人间生活分开,神与人各司其职,互不侵扰,互不干涉。有效确保了帝王政权稳固,民众安居乐业。
《史记·历书》记载:少昊氏之衰也,九黎乱德,民神杂扰,不可放物,祸菑荐至,莫尽其气。颛顼受之,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,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,使复旧常,无相侵渎。
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记载: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日月山,天枢也。吴姖天门,日月所入。有神,人面无臂,两足反属于头山,名曰嘘。颛顼生老童,老童生重及黎,帝令重献上天,令黎邛下地。下地是生曀,处于西极,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。
潜心大治,圣德帝君
颛顼帝在位时期,华夏文明进入繁荣稳固大统一的新时代。经济、文化稳步提升,迅速发展。统领疆域北至幽陵(今河北、辽宁一带),南至交趾(今广东、广西、越南一带),西至流沙(今甘肃一带),东至蹯木(今东海一带)。可见疆域面积极其广大,应该是远超黄帝在位的时候了。颛顼帝在位时期深得民心,凡视察所到之处,百神归服,部落民众热烈欢迎。是一位开启天下大治,强大华夏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天下共主,深受远古部落百姓拥戴。
相传颛顼帝有传世之子二十四人,(名老童、伯服、中骗、驩头、淑士、三面、季禺、魍魉、虐鬼、小儿鬼、穷鬼、梼杌、穷蝉、苗民、苍舒、敳颓、梼戭、大临、尨降、庭坚、仲容、叔达、称等)。其中有八个儿子是德才兼备,为后世民众所称赞颂扬。“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,世得其利,谓之‘八恺’”。
面对满堂儿孙,颛顼帝在晚年之际并没有将自己帝王之位直接相传于自己的儿孙,而是另外选择了同样圣德出众的继承人选。将帝王之位传授于自己的侄儿高辛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帝喾高辛者,黄帝之曾孙也。高辛父曰蟜极,蟜极父曰玄嚣,玄嚣父曰黄帝。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,至高辛即帝位。高辛于颛顼为族子。
玄天上帝,人文始祖
颛顼帝是华夏“三皇五帝”中帝王之一,前承炎黄,后启尧舜,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。远古“三皇五帝”,大多都带有各类传奇故事与神话色彩。
《庄子·大宗师》记载:颛顼得道为神,位居北方玄宫(玄天上帝);《淮南子·时则训》记载:北方之极,颛顼、玄冥之所司者(玄天上帝);《史记·天官书》记载:北宫玄武,虚危,黑帝行德,天关为之动(玄武大帝,又称黑帝);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:其帝颛顼,乘玄路,驾铁骊,载玄旗,衣黑衣,服玄玉(玄天上帝、又称黑帝)。
道教中的玄天上帝,又名真武大帝,佑圣真君,玄武大帝,黑帝,水帝等,亦称荡魔天尊、报恩祖师、披发祖师等,为道教神仙北方尊神。
道教神仙真武塑像来源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太上老君身边的侍卫神塑像,疑似真武神,唐代北极紫微大帝身边的北极真君塑像,近似真武神。北宋时期,宋真宗避讳,改名北极真君为“真武灵应真君”,是正式出现以“真武”命名的神像名称。元成宗铁木耳加封真武为“元圣仁威玄天上帝”,是正式出现以“玄天上帝”命名的神像名称。明代正式确立为“真武大帝”,明代朱棣加封真武大帝为“佑圣真君”将真武大帝确立为护国真神。
颛顼帝人格神华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。神像塑造从初始的武神塑像逐渐走向了文神塑像,最终定型为真武大帝是为玄天上帝的文神帝王塑像。在神化发展过程中,真武神代表颛顼年轻时的战神影像,玄天上帝代表华夏始祖成熟帝王的影像。
《史记》记载:舜帝、禹帝、秦始皇帝都是颛顼帝的后裔帝王。
(李如有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)
品牌策划·网站设计·视频制作
丹江口市正友策划设计有限公司
地址:丹江口市三里桥村一组龙口路22号
电话:13997828158(微信同号)
邮箱:261437368@qq.com
网址:www.syzysj.cn